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6月1日我系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系列讲座时间与中国古代世界&辩耻辞迟;,本场讲座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峰主讲。 讲座开始,刘晓峰教授指出,本次讲座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时间与中国古代世界的剖析为主要内容。 随后,刘教授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构造,二十四节气就其核心而言,就是中国古人通过对于日影的观察而掌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规律,正如《太一生水》之间的同构关系所显示的那样,其背后有深厚的思想渊源,有中国哲学气的思想、阴阳的思想、水的本源论思想作为支撑。时间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最根本的问题。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中派生出来的思想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根本逻辑框架和思想特征,这也为我们论证中国古代哲学从根本上是时间哲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证明环节。 最后刘教授强调了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其历史长河中所积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我们的民族创造了丰厚的文化财富。同时,中国古代文明又以其独特的时间观念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是这种独特的时间观念在不同于西方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时间文化。因此,探讨中国古代世界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赓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驰而不息。认真学习和体味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理,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