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寒意正浓,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冬至包饺子活动,让全院师生在传承中华传统美食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与学院大家庭的和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不仅味道鲜美、馅料丰富,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告老还乡的寒冬,目睹乡亲受冻饿之苦,尤其是许多人耳朵被冻烂。他于是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煮熟剁碎,包成耳朵形状的“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治好了他们冻烂的耳朵。此后,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制作“捏冻耳朵”,也就是如今的饺子,并流传着冬至吃饺子不冻人的说法。&苍产蝉辫;
活动现场,师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包饺子的各个环节中。从洗菜、切菜、拌馅到调味,虽然步骤繁杂,但大家井井有条,配合默契,整个过程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同学们一边包着饺子,一边交流互动,欢声笑语回荡在食堂。
在大家的巧手下,包出的饺子“各有风姿,造型独特”。不一会儿,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被端上桌,大家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尽管有些饺子的外形可能并不完美,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同学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冬至,这一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气,如岁月的节点,唤起古老的记忆。饺子,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在这一天宛如冬日暖阳,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深情,是华夏文明传承的生动体现。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更让大家深入了解并亲身体验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魅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弘扬。在寒冷的冬日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师生们用热情与团结,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难忘的冬至佳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苍产蝉辫;图片:卓炳帆&苍产蝉辫;文章:生活与心理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