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安全领域,技能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数字安全学院领导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高度重视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其视为检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强化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技能大赛专项工作组,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备赛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大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领导积极与公司合作,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和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备赛过程中接触并掌握最新的数字安全技术。同时,通过技能大赛,加强与公司的人才交流与互动,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叁、注重技能提升
学院领导强调,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绝佳机会。因此,学院不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备赛时间和资源,还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学生在大赛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激励表彰优秀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的表彰与奖励工作,对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团队给予丰厚的奖励和荣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也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数字安全学院在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激烈角逐中,凭借卓越实力,在参与的5个赛项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及叁等奖1项的斐然佳绩,具体如下:
(一)、5G组网与运维赛项获一等奖
参赛学生:郭畯程、尹心如;指导教师:杜玉红、李成铖。
11月27日至28日,作为今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首个开赛项目,5G组网与运维赛项在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顺利完赛。现代通信技术专业、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学生尹心如、郭畯程获得省赛一等奖。作为带队老师,回想起这段参赛历程,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从最初组队时的懵懂探索,到赛场上的紧张角逐,再到最终收获荣誉,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汗水与努力,也见证了我们共同的成长与突破,指导教师杜玉红老师总结如下:
1、团队组建:汇聚各方力量
为了组建一支具有竞争力的参赛队伍,我们在学校内进行了广泛的选拔。通过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从众多优秀学生中选拔出思维敏捷、专业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的10位同学,涵盖了现代通信技术专业、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等多个相关专业领域,打造了一支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备赛团队。这些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和特长,但他们都怀揣着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对竞赛的热情,这成为了我们团队最初的凝聚力源泉。
2、备赛阶段:磨砺前行的征程
备赛过程无疑是艰辛而漫长的,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团队成员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
(1)深入研究赛题与规则
比赛的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需要我们对赛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明确比赛的目标和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团队成员反复研读赛题,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确保对赛题的理解准确无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备赛计划和解题策略。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对比赛规则的研究,了解评分标准、比赛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的细节,以便在比赛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避免因规则不明而导致的失误。
(2)知识技能的强化提升
针对赛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培训方案。一方面,安排团队成员参加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加强理论基础的积累。从 5G 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到组网架构、运维要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逐渐搭建起 5G 知识体系的框架;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实践操作训练,通过模拟比赛场景、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 5G 网络规划与部署方面,学生们从熟悉各类 5G 设备开始,逐步学习基站选址、参数配置、频率规划等关键技术。通过反复的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他们掌握了如何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搭建高效稳定的 5G 网络。每一次的网络搭建都是一次挑战,从最初的频繁出错到后来能够熟练且精准地完成配置,背后是无数次的调试和优化。
而在 5G 网络运维环节,学生们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如何运用各类运维工具对 5G 网络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网络故障,并迅速制定解决方案。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技术水平,更锻炼了他们在压力下冷静思考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同时,按照比赛规则和时间限制,定期进行模拟竞赛训练。模拟竞赛的场景和任务尽可能贴近真实比赛,包括网络规划与部署、网络运维故障处理、业务性能优化等环节,全面检验团队的综合能力和应对比赛的能力;在模拟竞赛结束后,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复盘分析。针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时间分配不合理、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团队协作不顺畅等,进行深入讨论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改进措施。通过不断地模拟竞赛和复盘分析,团队逐渐提高了比赛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优化了团队协作流程和任务执行效率,为在正式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备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层出不穷,团队成员们查阅大量资料,与老师和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这种不断攻克难题的过程,让学生们对 5G 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他们主动放弃了课余休息时间,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十几个小时,不断地进行实验、调试和优化。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难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也正是这种激烈的思维碰撞,激发了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思路。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5G 组网与运维” 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竞赛项目,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紧密协作、默契配合。为了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和沟通能力,我们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采用了项目管理工具,对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和进度跟踪,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做出贡献,以及如何在团队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困难。这种团队协作精神不仅在比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3、竞赛过程:紧张而激烈的角逐
在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按照既定的分工和策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任务。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出了平时训练的水平,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应变能力。遇到突发情况时,大家也能够保持冷静,迅速调整方案,共同应对挑战。
从 5G 网络的初始搭建,到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化,再到最后的运维保障,团队成员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每一个操作步骤都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和验证,每一个决策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和经验。尽管比赛中也遇到了一些小波折,但他们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迅速化解了问题,保持了网络的稳定运行。
4、获奖时刻:辛勤付出终有回报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获得了 [5G组网与运维]赛项一等奖,这是对我们团队所有成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个团队,更属于学校、学院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和学院在资源保障、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和鼓励,没有他们的支持和付出,我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展望未来,5G 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鼓励学生们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 5G 技术,积极参与各类行业实践和创新项目,为推动 5G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将此次参赛的经验和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学生,激发他们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更多优秀的通信技术人才。
尹心如、郭畯程同学作为参赛学生,表示:“能够代表学校参加5G组网与运维省赛并荣获一等奖,感到无比自豪和激动。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在专业技能上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团队合作以及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我们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获一等奖
参赛学生:李轩宇、初庆涛、齐学凯;指导教师:潘军、魏俊博。
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旨在检验参赛选手在安全网络组建、加固网络系统、安全架构、渗透测试、攻防实战等相关的职业技术技能,以及团队规划、组织、沟通、协作等综合职业素养。我院参赛学生李轩宇、齐学凯和初庆涛,在指导老师潘军和魏俊博的辅导下,根据大赛规程和比赛样题认真备赛、刻苦训练,克服了内容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多重困难,针对比赛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努力练全、练深、练熟。4个小时的比赛过程中,参赛学生能够认真审题、沉着应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发挥了应有的水平,最终获得了一等奖(第5名)的好成绩。
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大量的信息安全理论知识,还通过模拟实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指导老师更是从行业需求出发,为团队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和战术指导。
“产教融合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 潘军老师介绍道,“在备赛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设备,这让我们在比赛中更具优势。同时,我们也与多家信息安全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高质量产教融合的角度,魏俊博老师认为:“信息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能够推动学校与公司的深度合作,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人才。”
(叁)、电子产物芯片级检测与数据恢复赛项获二等奖
参赛学生:刘星颐、于书豪;指导教师:刘艳春、聂学武。
在电子产物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中,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代表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出色的团队协作,成功夺得二等奖。队长刘星颐表示:“这次比赛不仅检验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电子产物维修和数据恢复的重要性”。指导教师刘艳春说:“在这次竞赛中我感受颇深,一是为获得奖项而开心,自己与学生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一是在竞赛前我们做的仍然不够没能获得理想中的位次而失落。”
首先,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我们与学生一起共同奋斗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将以前所有国赛的题目就都练习了多遍。在这里特别说一下负责板材模块的刘星颐同学,他是零基础的情况下学习板材,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白天,他在实验室练习焊接技术,晚上回到宿舍还要学习电路图,熟悉每一块赛项板卡,精通每一块板卡的电路图,能够准确判断每一块板卡的故障点,能够精准熟练的说出每一个零件的用途和使用情况。同时,还要学习编程部分,因为时间太过紧张,编程部分学习效果较差,也是这是比赛的丢分地方。另一位同学于书豪也同样付出了努力,除了学习自己的数据恢复模块也帮助刘星颐同学练习板卡部分,一起查找板卡的故障点,一起学习板卡编程部分。
虽然赛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比赛前一天的学生排压工作还是不到位,学生都比较紧张,虽然我们不停强调“尽人事,听天命”不要紧张,但是从赛后学生反映看,我们在赛场的应变能力还需要加强。比赛时有一个板卡中的一个故障点没有测出,因为这个板卡平时练习时练到了所以两位学生就在这里浪费了很长时间,到最后就虽然故障点找到了,但是时间上就不太够了,导致编程题没有做完,时间就到了使程序没来及提交,最后编程题目一分未收。因为时间上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最后一题一分没得,这是一个教训。
总的来说,这次参赛经历让我们收获颇丰,对以后学生的训练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同时在以后指导学生大赛中吸取此次教训,提高学生赛场的应变能力,有了宝贵的经验。
从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的角度,指导教师聂学武认为:“电子产物维修和数据恢复行业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能够激发更多同学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工匠。”
(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应授二等奖
参赛学生:崔斌硕、刘方林;指导教师:尹秀兰、车长明。
在网络系统管理赛项中,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代表队凭借出色的网络管理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成功夺得二等奖。指导教师尹秀兰老师表示:“这次比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网络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前沿技术应用情况,网络系统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是战略层面的考量,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运营效率和信息安全。”
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大量的网络管理理论知识,还通过模拟实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指导老师更是从行业需求出发,为团队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和战术指导。尹老师介绍道,“在备赛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网络技术和设备,这让我们在比赛中更具优势。同时,我们也与多家网络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网络空间安全的角度,尹老师表示:“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们技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肯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安全技能、加强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持续学习和创新,为构建更加安全、可靠和高效的网络空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司法技术赛项应授叁等奖
参赛学生:孙承泽、巩铠硕、宋昕泽;
指导教师:孙梅梅,朱宪花。
在司法技术赛项中,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代表队凭借出色的司法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成功夺得叁等奖。指导教师朱宪花老师表示:“这个赛项是我校第一次组队参赛,面临资源不足、学生无司法技术知识和技能储备等困难,能够获奖,非常满意,这次比赛不仅检验了我们的操作技能,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司法技术的重要性。”
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大量的司法理论知识,还通过模拟实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指导老师更是从行业需求出发,为团队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案例和战术指导。朱老师介绍道:“在备赛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司法技术和设备,这让我们在比赛中更具优势。同时,我们也与多家司法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老师认为:“司法技术行业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能够激发更多同学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工匠。”此次比赛不仅展示了山东省职业院校在数字安全领域的优秀教学成果,更推动了产教融合和工匠精神的发展。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职业院校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富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打造数字安全领域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公司的交流合作,也为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数字安全学院,杜玉红、潘军、刘艳春、尹秀兰、孙梅梅)